源发

2
1

乾陵文化

乾陵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乾陵文化研究》稿件体例及征引文献格式

《乾陵文化研究》稿件体例及征引文献格式

  • 分类:特别约稿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4-01 17:1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本书稿件请使用统一的标准文字和法定的计量单位。采用新式标点符号,除破折号——、省略号……各占两格外,其他均占一格。古籍名、专著名、期刊名、论文及诗文题目等均用书名号《》标识,征引文献用双引号“”标识。引用文献不足100字时,随文引用即可,超过100字时,可另起一段用楷体字标示,前后不加双引号“”,引文与上下文之间各空一行

《乾陵文化研究》稿件体例及征引文献格式

【概要描述】本书稿件请使用统一的标准文字和法定的计量单位。采用新式标点符号,除破折号——、省略号……各占两格外,其他均占一格。古籍名、专著名、期刊名、论文及诗文题目等均用书名号《》标识,征引文献用双引号“”标识。引用文献不足100字时,随文引用即可,超过100字时,可另起一段用楷体字标示,前后不加双引号“”,引文与上下文之间各空一行

  • 分类:特别约稿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4-01 17:17
  • 访问量:
详情

  一、本书稿件请使用统一的标准文字和法定的计量单位。采用新式标点符号,除破折号——、省略号……各占两格外,其他均占一格。古籍名、专著名、期刊名、论文及诗文题目等均用书名号《》标识,征引文献用双引号“”标识。引用文献不足100字时,随文引用即可,超过100字时,可另起一段用楷体字标示,前后不加双引号“”,引文与上下文之间各空一行。
  二、所有征引中西文献资料皆须认真核对,务使准确无误,并注明出处。如原文有误植、错简,或原译有不够精确处,一般从原书(文)而录,不作改动。对有碍于正确理解的错处,可随文出注说明或在文中说明均可。无论中西文献,都必须选择最信实的版本。
  三、稿件注释一律采用尾注,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码。注码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即[1][2][3]……全引时,注码置于被注文句标点符号后的右上角,即“……。”[00];半引时,注码置于被注文句标点符号前的右上角,即“……”[00]。
  四、关于引著格式
  (一)中文格式
  凡首次征引古籍(含出土文献)及相关论著(除常用的历史典籍如十三经、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外)时,应依次标注:①朝代名或国籍;②作者(含编译者);③书名;④篇名、子目或卷次;⑤版本(含出版地点,出版机构名称、出版年);⑥页码(影印本出新编页码,线装书或影印无新编页码者注出原书页面)。再次征引同一文献,古籍只出注书名、卷次、篇名、页码即可;专著只出注书名、页码即可。亦可合并注释号。如:
  [1]《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中华书局,1982年,第313页。
  [2][3]《史记》卷三《仲尼列传》引孔子语,第2194页。
  [4](唐)李泰等著,贺次君辑校:《括地志辑校》,中华书局,1980年,第10页。
  [5](宋)朱弁撰:《曲洧旧闻》卷三,载《钦定四库全书》第86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305页。
  [6]《资治通鉴》卷七,二世皇帝元年(209),中华书局,1956年,第256页。
  [7](清)赵翼撰:《陔余丛考》卷三十五《汉寿亭侯》,商务印书馆(上海),1957年,第759页。
  [8](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第2606页。
  [9]孙机:《唐代的马具与马饰》,载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增订本),文物出版社,2001年第二版,第97页。
  [10]高晓山主编:《中药药性论》,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年,第202页。
  [11]〔日〕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卷四《周本纪》引,〔日〕水泽利忠校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75页。
  [12]方宝璋:《略论中国古代治贪立法》,《光明日报》2003年1月21日B3版《理论周刊•历史》。
  [13]王双怀:《关中唐陵的地理分布及其特征》,《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第63—66页。
  (二)西文格式
  征引西文资料,一般遵循该文种通行的征引标注格式(以下以英文文献为例说明)。
  1.征引专著(含编著、译著),标注项目与顺序为:①作者;②书名(斜体);③版本(含出版地点、出版机构、出版年);④页码。如:
  Clayborne Carson,In struggle:SNCC and the Black Awakening of the 1960s,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1,p.21.
  2.征引论文,标注项目与顺序为:①作者;②论文题目(正体,用引号表示);③期刊或文集名(斜体);④期刊的卷期号;⑤刊出机构与时间;⑥页码。如:
  Robert C.Smith,“Black Power an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Protest to Politics”,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vol.96,no.3,1981,p.439-440.
  五、关于正文中夹注问题
  论文中首次涉及古代中国、日本、朝鲜等帝王年号,应括注公元年份,不加“年”字。如:秦昭王五十三年(前254);汉元朔二年(前127);唐贞观元年(627);日本昭和三年(1928)。首次涉及重要的外国人名,须括注西文原名,有的视内容需要,还可标出其生卒年份。如:拉鲁贝尔(La Loubere),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首次涉及重要的外国地名(含山脉、河流、岛屿、港湾、大洋、公海等),也应酌注外文(以英文为主)。如:贝宁(Benin),尼罗河(Nile),阿尔卑斯山脉(Alps),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对于古地名,应括注今地名。如:三国时期的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北);唐代京兆府奉天县(今陕西乾县)。
  六、关于数字的使用
  (一)凡与公制有关的概念可用阿拉伯数字表述。如:
  1.公元年月日:1920年12月9日。
  人物生卒年:孔光(前65—后5),提比略(前42—后37)。按:不用“42B.C.—37A.D.”形式。
  2.高度、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温度等:2米;100千米;120公顷;60立方米;15克;120吨;9—21°C
  3.倍数、分数:6倍;25%;5‰
  4.比数:1:4;2:19
  5.经纬度:162°49′23″
  6.世纪年代:5世纪初,19世纪20年代。
  7.中国古籍中有关户口、田亩、税粮等统计,因数目较大,可用阿拉伯数字表达。如:唐天宝年间,江南道有1 824 004户。
  凡用阿拉伯数字,起迄中用“—”,不用“~”及汉字“至”、“到”。如:628—683
  (二)用汉字纪数者,主要指:
  1.旧历纪年及夏历月日。如: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一日。
  2.表示古籍的篇目时,一律使用汉字。如:“《旧唐书》卷十八”,不能用“《旧唐书》卷18”。
  3.一般叙述中的数字。如,第二季度,五月份,南朝四个朝代,六十年一甲子,设八总管,出土竹简二千余枚。
  3.一般分数。如:四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凡用汉字数字,起迄中间用“至”,不用“—”或“~”。如,二至三次。
  七、正文图号的标识
  正文中的图号用:图1、图2、图3、图10等,而不用图一、图二、图一〇、图二〇、图二一或(图二二,1;图二二,2)等。
  

《乾陵文化研究》编辑部

旅游服务

景区动态  魅力乾陵  乾陵文化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主管单位:乾陵管理处  主办单位:乾陵管理处  网站支持IPV6访问
电话:
029-3551022235510458  Email:tang_qianling@163.com
陕ICP备1300052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