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动态
“梁山陵阙美人躯,二圣同茔天下奇。云耸巨碑空少字,清风千古荡猜疑。”近日,历时一年两个月的《乾陵赋》暨武则天生平事迹片段暨绘画书法美术作品和《乾陵八景》征集”活动评奖揭晓。52篇(首)文学作品及48幅书法美术作品获奖,由于疫情影响,颁奖仪式、奖金和奖品发放时间另行通知。
此次活动由中共乾县县委、乾县人民政府主办,乾陵管理处承办,乾县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志办、县文联、县融媒体中心协办。活动旨在依托巍峨壮丽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乾陵,激励国内外文史学者、文化专家、作家、书画摄影艺术家及广大文艺爱好者,深度挖掘乾陵历史文化内涵,谱写中华民族文明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征集活动自2019年1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结束,共收到国内外应征作品711份,其中文学作品565篇(赋文252篇,诗歌216篇,散文97篇);书画作品146份(书法作品115幅,绘画作品31幅)。获奖作品将陆续在乾县人民政府网站、乾县发布、乾陵景区网站和有关报刊杂志刊登发表,制作《获奖作品集》,每位参赛作者将获赠一份,获奖作品版权归乾陵管理处所有。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先生介绍说,此次主题征集活动规模宏大,作品形式多样,总体质量较高,是乾县乃至陕西的一场盛大文化活动,意义重大。
组委会邀请了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作家黄建国、诗人耿翔,书画家赵熊、陈天民、刘奇伟等专家学者23人组成了评审委员会,历时三个多月,采取盲评打分的方式,分组进行了初评、复评和终评。现将征集评选结果公示如下:
附件:
1、《乾陵赋》、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评审结果(获奖作品);
2、武则天生平事迹片段暨书法绘画作品评审结果(获奖作品);
3、乾陵八景书法绘画、摄影、篆刻、剪纸、诗词暨文学作品部分。
公示时间:2021年8月13日~8月19日
联系人:孙小春 联系电话:029-35510572 15991095655
《乾陵赋》、武则天生平事迹片段暨书法绘画作品征集委员会
乾陵八景征集组委会
2021年8月12日
附件1:
《乾陵赋》武则天生平事迹片段书法、绘画系列活动
《乾陵赋》、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评审结果(获奖作品)
备注:为表彰热心桑梓的作家、诗人、设立特别奖4名,只颁发证书,不发放奖金。
附件2:
《乾陵赋》武则天生平事迹书法、绘画系列活动
武则天生平事迹片段暨书法绘画作品评审结果(获奖作品)
附件3:
《乾陵八景》书法绘画、摄影、篆刻、剪纸、诗词暨文学作品部分
组委会依据《乾陵八景》投稿作品,并广泛征求相关文史专家意见,初步评选出《乾陵八景》和《乾陵十二景》(不参与评奖),
最终评选结果待公示结束后予以比照评选发布。
(一)《乾陵八景》
1、美人仰卧
峰如美人醉晚晴,
倩躯仰面卧翠坪。
自从梁山埋武媚,
敢向天下夸娉婷。
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合葬梁山,取名乾陵。梁山主峰高耸,南二峰东西对峙,浑圆似乳。
远观乾陵,如美人仰卧,体态婀娜,曼妙多姿,故有"睡美人"之称。乾陵奇特的山形与墓主人天人合一,相得益彰。这一人文与自然和谐的奇观驰名中外,举世无双,令人叹为观止。
2、乾陵戴帽
问仙无须觅蓬岛,
且看乾陵戴絮帽。
云裁高峰如仙隐,
一天疏雨作宸毫。
乾陵主峰海拔1047米,突兀高耸,下沉厚壞,上接天宇,遗世独立。丰姿绰约的乾陵主峰,晴空之下,沐日揽风,天将雨时,云缠雾绕。行云若斗似笠,远远望去,犹如给乾陵戴上了一顶绵软的絮帽。这一自然景观一直被当地人津津乐道,誉为“乾州八景“之一。且有“乾陵戴帽,长工睡觉”的谚语,乾陵曾是科技不发达时乾州人预测天气的参照。
3、双乳凌烟
双岫烟岚轻似纱,
丰乳半笼著芳华。
高临百仞夸姿容,
误作仙女乘浮槎。
乾陵依梁山为陵,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因其浑圆似乳,亦称乳峰。乾陵比邻漠谷河,这一山一水,水润山秀,山映水绿。
漠谷河从前流水潺潺,碧波荡漾,并有瀑流飞挂,潭涧溅玉。司马相如在《封禅颂》中记载:漠谷河“濯濯之麟,游彼灵畤”。因为漠谷河低洼潮湿,水汽容易凝结成雾,雾沿沟壑弥漫,顺黄巢沟袅袅而上,正好缭绕于两乳峰之间。此时雾如纱如缦,氤氲飘渺,宛如仙境,而两乳峰则像在温泉中沐浴的仙女,影影绰绰,亦真亦幻。
这种雾,气象学上称为山坡雾,此雾须潮湿空气稳定,山坡坡度较小才能形成。故双乳凌烟为难得一见的奇特景观。
4、石马开道
翼马奋蹄开神道,
石刻千载风未凋。
欲知帝王恢宏事,
试来乾陵看石雕。
乾陵两乳峰之间通向献殿的御道称石马道,道旁竖有华表,石马(翼马)、驼鸟、翁仲、述圣纪碑、无字碑、石狮、六十一宾王等120多尊精美石雕,被誉为“唐代露天石雕艺术博物馆”。
这些石雕,石马列前,作昂首奋蹄,振翼欲飞状。其他石雕左右分列,形态各具,延展千米,蔚为壮观。
这些石雕,沐千年风雨,见证了岁月苍桑。石雕上斑驳的苔藓,浸润着风雨的洗礼,装扮着守护帝陵的寂寞与繁华。
5、无字述圣
如磐空碑风著痕,
无字亦能述圣君。
游人仰面读女皇,
功过自在世人心。
无字碑是武则天的墓碑,高7.53米,重98.9吨。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是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线刻而成,龙腾若翔,栩栩如生。
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其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雄狮则昂首怒目,十分威严。
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这座无字碑历来闻名遐迩。
无字碑无字,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千古之迷,还待世人探究。
6、宾王来朝
蕃汉疆域本一盘,
大唐安西有于阗。
宾王身随二帝在,
千年拱手不思还。
在乾陵朱雀门外的东西两侧,有两组石人群像,西侧32尊,东侧29尊,这61尊石像称六十一蕃臣像,也称宾王像。它们与真人身高相仿,装束却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的,有翻领紧袖的,有披发左衽的,但全部双足并立,两手前拱,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而他们的头却已不知去向。
乾陵六十一宾王体现的正是唐朝的对外开放和民族之间的大团结,同时也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世界观。这一景象正是王维诗中所描绘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真实写照。
7、石狮守陵
圆目利爪如狻猊,
蹲坐千载身不弃。
不恋山林慑虎豹,
心存大唐守二帝。
乾陵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守护乾陵诸门的石狮,开帝王陵墓踞狮之先河,且狮子不分雌雄,形态各异,绝不雷同,是乾陵独具特色的景观。
昔日乾陵的绣闼雕甍虽已坍圯,然石雕犹存,旧迹可觅。雄踞东、西、南门旧址和诸陪葬墓的石狮,守望千年,见证着昔日乾陵陵园规模的宏大与繁华。
8、黄巢遗沟
当年起兵胆气豪,
挥师卌万掘山坳。
巍然乾陵常无恙,
满沟野菊笑黄巢。
黄巢沟位于乾陵西侧,西贯漠谷河,东接乾陵,松柏掩映,梯田纵横,是和乾陵融为一体的自然景观。相传,唐朝末年天下大乱,黄巢曾经动用40万大军盗掘乾陵。他们把半座梁山都快铲平了,但是依然没找到墓道口,只好无功而返。如今,在乾陵主峰西侧,有一条40多米深的山沟,传为当年黄巢盗墓所为,被称作“黄巢沟”。它见证了乾陵地宫幽秘,千年无恙的传奇。
黄巢沟春天野芳缤纷,蜂蝶衔香,秋天柿摇丹霞,红醉山涧。游人及此,既可揽自然之胜,又可探历史之幽。
(二)《乾陵十二景》
1、美人仰卧
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合葬梁山,取名乾陵。梁山主峰高耸,南二峰东西对峙,浑圆似乳。
远观乾陵,如美人仰卧,体态婀娜,曼妙多姿,故有"睡美人"之称。乾陵奇特的山形与墓主人天人合一,相得益彰。这一人文与自然和谐的奇观驰名中外,举世无双,令人叹为观止。
2、乾陵戴帽
乾陵主峰海拔1047米,突兀高耸,下沉厚壞,上接天宇,遗世独立。丰姿绰约的乾陵主峰,晴空之下,沐日揽风,天将雨时,云缠雾绕。行云若斗似笠,远远望去,犹如给乾陵戴上了一顶绵软的絮帽。这一自然景观一直被当地人津津乐道,誉为“乾州八景“之一。且有“乾陵戴帽,长工睡觉”的谚语,乾陵曾是科技不发达时乾州人预测天气的参照。
3、双乳凌烟
乾陵依梁山为陵,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因其浑圆似乳,亦称乳峰。乾陵比邻漠谷河,这一山一水,水润山秀,山映水绿。
漠谷河从前流水潺潺,碧波荡漾,并有瀑流飞挂,潭涧溅玉。司马相如在《封禅颂》中记载:漠谷河“濯濯之麟,游彼灵畤”。因为漠谷河低洼潮湿,水汽容易凝结成雾,雾沿沟壑弥漫,顺黄巢沟袅袅而上,正好缭绕于两乳峰之间。此时雾如纱如缦,氤氲飘渺,宛如仙境,而两乳峰则像在温泉中沐浴的仙女,影影绰绰,亦真亦幻。
这种雾,气象学上称为山坡雾,此雾须潮湿空气稳定,山坡坡度较小才能形成。故双乳凌烟为难得一见的奇特景观。
4、石马开道
乾陵两乳峰之间通向献殿的御道称石马道,道旁竖有华表,石马(翼马)、驼鸟、翁仲、述圣纪碑、无字碑、石狮、六十一宾王等120多尊精美石雕,被誉为“唐代露天石雕艺术博物馆”。
这些石雕,石马列前,作昂首奋蹄,振翼欲飞状。其他石雕左右分列,形态各具,延展千米,蔚为壮观。
这些石雕,沐千年风雨,见证了岁月苍桑。石雕上斑驳的苔藓,浸润着风雨的洗礼,装扮着守护帝陵的寂寞与繁华。
5、无字述圣
无字碑是武则天的墓碑,高7.53米,重98.9吨。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是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腾空飞舞的巨龙,线刻而成,龙腾若翔,栩栩如生。
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或称狮马相斗图),其马屈蹄俯首,温顺可爱;雄狮则昂首怒目,十分威严。
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这座无字碑历来闻名遐迩。
无字碑无字,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千古之迷,还待世人探究。
6、宾王来朝
在乾陵朱雀门外的东西两侧,有两组石人群像,西侧32尊,东侧29尊,这61尊石像称六十一蕃臣像,也称宾王像。它们与真人身高相仿,装束却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的,有翻领紧袖的,有披发左衽的,但全部双足并立,两手前拱,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而他们的头却已不知去向。
乾陵六十一宾王体现的正是唐朝的对外开放和民族之间的大团结,同时也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世界观。这一景象正是王维诗中所描绘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真实写照。
7、石狮守陵
乾陵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守护乾陵诸门的石狮,开帝王陵墓踞狮之先河,且狮子不分雌雄,形态各异,绝不雷同,是乾陵独具特色的景观。
昔日乾陵的绣闼雕甍虽已坍圯,然石雕犹存,旧迹可觅。雄踞东、西、南门旧址和诸陪葬墓的石狮,守望千年,见证着昔日乾陵陵园规模的宏大与繁华。
8、黄巢遗沟
黄巢沟位于乾陵西侧,西贯漠谷河,东接乾陵,松柏掩映,梯田纵横,是和乾陵融为一体的自然景观。相传,唐朝末年天下大乱,黄巢曾经动用40万大军盗掘乾陵。他们把半座梁山都快铲平了,但是依然没找到墓道口,只好无功而返。如今,在乾陵主峰西侧,有一条40多米深的山沟,传为当年黄巢盗墓所为,被称作“黄巢沟”。它见证了乾陵地宫幽秘,千年无恙的传奇。
黄巢沟春天野芳缤纷,蜂蝶衔香,秋天柿摇丹霞,红醉山涧。游人及此,既可揽自然之胜,又可探历史之幽。
9、华表擎天
位于东西阙楼之间的华表,卓然挺立,如柱擎天。显露着庄严肃穆的神圣气氛!
乾陵华表由两块完整的巨石雕琢而成,基座、柱身,顶座浑然一体。高8米,直径1.12米,由双层方形基座、覆盆莲花柱座、八棱形柱身、仰盆莲花顶座及圆石五部分组成。柱身刻着象征吉祥的石榴花纹,底座和顶座选择莲花装饰,顶座上刻着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寓意天降甘霖,风调雨顺之意。
乾陵华表不仅做工精美,也代表着唐、周两代君王广开言路,政绩清明,更表达了君王对国泰民安的祈愿。
10、柏城冬雪
乾陵古称柏城,《资治通鉴》载:“漠谷道险狭,恐为贼所邀。不若自乾陵北过,附柏城而行。"近年来,乾陵广植柏树,陵区翠柏掩映,郁郁葱葱。
当冬天降雪,乾陵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苍柏雪压枝头,翠盖笼烟,碧枝萦缟,满山遍野柏舞银雪的壮美奇观磅礴着无限生机。
11、玄武群雕
玄武门为乾陵北门,现存土阙和石虎、仗马多尊石雕。虽残缺不全,但仍俨然列阵,屹然成群。
经考古发现,玄武石雕群从北向南依次为三对石仗马及牵马石人、一对石虎及驯虎人、一对石雕动物及牵控人。其石虎为唐帝王陵中罕见的石雕。
玄武群雕反映了乾陵昔日的规模宏大和四门的威严之势。
12、鹊台望渭
乾陵依山为陵,四周修筑围墙,城垣四面各开一门,四门外各有土阙一对。南门鹊台位于乾陵台阶路外一公里处,曾建有阙楼,非常壮观,是乾陵的第一道门阙。
乾陵头枕渭北高原,脚蹬渭河,泔河环其东,漠水绕其西,整个山麓林木葱茏,古柏参天,古代堪舆家认为,乾陵是帝王陵寝中举世罕有的风水宝地。
鹊台上的阙楼虽已坍圯,但这千余年的封土堆却依然仰观日月经天,俯瞰江河行地,北倚乾陵,南望渭水,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主管单位:乾陵管理处 主办单位:乾陵管理处 网站支持IPV6访问
电话:029-35510222、35510458 Email:tang_qianling@163.com
陕ICP备1300052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