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文化
乾陵在当地俗称姑( gua 瓜)婆陵。“姑婆”是方言词,用以称谓同姓同宗的祖辈妇女,在陕西秦川西部尤以乾县方园流传较广。按一般说法,武则天老家在山西文水,本人生于长安(也有人说生于四川广元),与乾县人并不沾亲带故,况且乾陵分明埋着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两个人,那乾县人为何偏要称乾陵为“姑婆陵”呢?
明代四川人范文光曾就此写过《昭陵乾陵说》一文,说他到礼泉后问昭陵在哪里,人们却茫然不知。答日:礼泉有座“唐王陵”;入“奉天”(今乾县)问乾陵在何处,人们又说成“则天陵”,竟然不知陵墓里面还埋着唐高宗。他开始感到很奇怪,思忖一番,终于恍然大悟,不胜感慨道:“小民之口,胜史家之笔多矣!太宗虽帝,要其功业,著于为王时………高宗实不能夫,特称之曰“则天陵’”。“则天陵”显然是书面语,不象出自“小民”的口语。是否当初范文光听到的正是“姑婆陵”,下笔时因不熟悉关中方言“姑婆”怎么写,或是知道又不屑于以村俚俗言入文而写成“则天陵”了呢?这倒是不无可能的。直到清末,“姑婆”一词才开始见诸于文字。清光绪年间邑人梁蔚园在《乾陵怀古》一诗中写道:“帝后威严从昔显,姑婆名号至今传”,首次明确提出了“姑婆”一词。从这两句还能看出:作者认为“姑婆陵”称谓是自唐朝一直流传下来的。
清末民初邑人史赞修也认为“姑婆陵”俗称起自唐朝。他说,武则天去世后,武氏家族在朝廷里仍然势焰煊赫,武则天葬礼仍以武三思为首的武氏人居多。当时大周帝国建国已达二十多年,虽然有五王政变恢复了李唐王朝,但对改朝换代并不关心的普通百姓仍以为是武周天下。所以当庞大的灵驾队伍向乾陵进发时,沿途的礼泉、乾县群众纷纷奔走相告: “快看武家埋他姑婆呢!”此后,人们就顺口将乾陵称做“姑婆陵”了,并世代相沿,以至姑婆陵这一约定成俗的称谓终于取代了乾陵这个“官称”。
“姑婆陵”由来除了范文光的“高宗无能,遂使则天擅名”说和史赞修的“起自唐代,相沿成习”说之外,还有个极易被人忽视而又十分重要的因素:有着倾城倾国之貌,先后赢得两位皇帝宠爱的武则天,在男尊女卑和夫权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能脱颖而出,成为空前绝后的一代女皇,这在清一色男性帝王的中国历史上必然十分引人注目。虽然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较深的旧史家等往往对她百般贬低,但是不曾读过“牝鸡司晨”一类四书五经的“村野民夫”却从不理会那些,偏喜欢称乾陵为“姑婆陵”。因为一提起“姑婆陵”,人们脑海里马上就浮现出头戴凤冠,身披锦锈,浑身流光溢彩的女皇形象,那些有声有色的神话传说,民歌民谣也会纷至沓来,从而唤起人们更加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满足人们对乾陵及女皇的好奇心理。
主管单位:乾陵管理处 主办单位:乾陵管理处 网站支持IPV6访问
电话:029-35510222、35510458 Email:tang_qianling@163.com
陕ICP备1300052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