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文化
马球运动在唐朝之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除了是一项高雅、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娱乐活动外,它还是一项带有浓厚军事色彩的运动。唐代阎宽在《温汤御球赋》中说:马球“善用兵之技也,武由是存,义不可舍”。
《马球图》绘于乾陵章怀太子墓墓道西壁,长6.75米,高2.29米。画中骑马打球者,均穿着唐代流行的圆领袍服,头戴幞巾,手持月牙形球杖。画中有山、有石、有树,是一处山间开阔地,驰骋着二十余骑马人物。
画面着重描绘了五位骑者驱马争球的瞬间,为了区分对垒的双方,因此他们穿着的服装颜色深浅不同。比赛已处在激烈的高速运动中,谁也无暇顾及旁观者,所以我们看到的都只是他们面部的侧影。画面高处的人驱赶着坐下的白马飞奔疾驰,画面高处的人离马球太远,所以还无法出手挥杖击球;已经挥起了球杖,但球并不在他的马下,他只能向前冲!最左侧的人离球最远,鞭长莫及之下他急得举起左手指着马球,好像在说:快,快,快到我面前来,我够不着啊!那么,马球在哪里呢?它在画面的右侧,在一匹飞驰的枣红大马身后。枣红马的骑手身躯后仰,目光回视,他的右手端起球杖,正准备回身击球!
唐朝有二十一位皇帝,其中十九位都是马球高手,唐中宗李显喜欢看马球比赛,唐玄宗李隆基更是马球健将,“三郎少时衣不整,迷恋马球忘回宫”说的正是李隆基打马球如迷的情景。
唐朝人对打马球融入了太多的情感、太多的理想、太多的追求,因此马球就变成唐朝人精神活动的一种侧影;唐墓壁画《打马球》画出了惊心动魄的打球场面,画出了盘旋驰骤的飞奔骏马,画出了生活中永存的奋斗不息,因此马球图成为唐朝社会生活的一个记录。《马球图》穿越了历史,是一幅千年前充满生命活力的佳作,就这样变成了我们无比珍视的文化瑰宝。
马球又称波罗球或波斯球,唐时是由吐蕃传入我国,指的是骑在马上,用马球杆击球入门的一种体育活动。所以又称“打球”、“击球”、“击鞠”等,和今天高尔夫很相似。马球所用的球如拳大小,用轻而又坚韧的木材制成,中间镂空,外面涂上各种颜色,有些还加上雕饰,被称为“彩球”、“七宝球”等。
主管单位:乾陵管理处 主办单位:乾陵管理处 网站支持IPV6访问
电话:029-35510222、35510458 Email:tang_qianling@163.com
陕ICP备1300052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