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动态
乾陵博物馆藏品征集发展规划
(2017-2021)
乾陵博物馆
2017年3月
目 录
藏品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是博物馆开展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博物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藏品征集与保管是博物馆的基础与核心业务,是博物馆举办陈列展览、开展学术研究等各项业务活动的前提,也是衡量一个博物馆业务水平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做好藏品征集与保管工作对维持整个博物馆的良好运行、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为明确今后一段时期乾陵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的方向与重点,促进我馆藏品征集与保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馆藏品征集与保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7至2021年。
一、发展形势
(一)基本概况
乾陵博物馆是一所遗址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主要从事文物保护、收藏、保管、研究、宣传教育和展示等相关工作。现有文物3581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08件/组,二级文物159件/组,三级文物1445件/组,一般文物1735件/组,未定级文物34件/组。分别收藏于乾陵博物馆(2371件/组)和懿德太子慕管理所(1210件/组)。乾陵馆藏文物品类众多,内容丰富,有地面遗存的大型石雕组群和陵墓建筑遗址;陪葬墓出土的唐三彩、彩绘陶俑、唐墓壁画和石椁线刻画皆为乾陵的特色文物。唐三彩精品中有:三彩马、三彩载物骆驼、三彩镇墓兽、三彩武士俑、三彩文臣俑、三彩骑马狩猎俑、三彩女立俑以及三彩器皿等;墓室壁画精品中有:《宫女图》《狩猎出行图》《打马球图》《客使图》《观鸟捕蝉图》《阙楼图》《仪仗图》《驯豹图》《列戟图》《执扇侍女图》《藻井图》《天体图》等;另外,出土的金、银、铜、玉器,精美绝伦,其中唐章怀太子墓出土的“鉴若止水”铜镜,号称“镇馆之宝”。这些珍贵文物对全面研究唐代皇室的宫廷生活、唐代服饰、外交、政治、文化、体育运动和唐代人的审美情趣等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
在藏品保管方面,制定了明确的文物库房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设保管员2名,1名由主任兼任,文物账目管理员1名,各负其责。文物库房设有技防和人防双重安防设施。文物库房存放的文物按级别、质地分级分柜排列整齐,妥善保管。珍贵文物设立专柜,放入囊匣,重点保管。文物出入库严格遵守《乾陵博物馆馆藏文物提用流程》,对出入库文物的数量和现状,认真核实、仔细清点、详细记录,填写文物出入库登记表,及时更新文物藏品管理信息。
在藏品征集方面,我馆根据藏品征集需要,制定了《乾陵博物馆藏品征集管理办法》《乾陵博物馆征集藏品入藏标准和征集工作流程》,成立了藏品征集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藏品的征集工作。
二、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把文物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进一步增强文物保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我馆藏品征集与保管工作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地平稳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文物安全第一,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在藏品征集中坚持以征集精品为主的原则,保证赝品率为零。
(三)总体目标
乾陵博物馆建在唐乾陵陪葬墓唐永泰公主墓的遗址上,1978年建馆,占地面积约36000平方米,为仿唐建筑,环境优美。主要以收藏、研究、保护、宣传和展示乾陵陵园及陪葬墓出土文物为主。藏品征集工作当以此为基础,重点征集一切乾陵陵园及其陪葬墓出土或陵园建筑遗址采集的文物及标本;与乾陵及其陪葬墓主人和当时的重要历史人物有关的遗物、作品及有关文献资料等;直接或间接表现乾陵文化的文物资料;反映唐初政治、经济、文化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文物资料;反映唐代我国与世界各国及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文物、文献等;反映唐代各少数民族发展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争取每年新增藏品,不断丰富藏品品类,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藏品体系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藏品系列。
在规划期内着力加强库房和藏品的科学规划与规范管理,力求全面提升我馆藏品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科技化水平,为我馆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重点做好藏品库房的科学分区和智能化管理、完善配套的库房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工作程序、全面实现藏品信息化管理等,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我馆自身发展的科学、规范、高效的藏品管理工作方式和方法,争取使我馆成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博物馆界藏品保管工作的样板和典范。
结合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推进藏品数字化信息数据库建设,100%实现藏品信息数字化,并探索藏品数字化信息向公众开放的途径和方式;系统整理出版一套基本涵盖馆藏精品、展现馆藏特色的馆藏精品图录;大力推进和提升对我馆藏品的研究,不断拓展藏品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加强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监测和调控力度,将我馆建设成为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区域中心。
三、发展任务
(一)建立藏品征集的长效机制
根据我馆藏品工作实际,在借鉴国内外同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我馆藏品征集工作长效机制,探索调整和完善乾陵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附属机构,确定2-3人专门从事藏品征集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积极拓展藏品征集渠道和方式,努力为我馆征集文物精品,同时不断完善和规范藏品征集工作程序,修订《文物征集管理制度》,提升藏品征集工作效率,强化藏品征集工作廉洁教育和监督自律。
(二)完善馆藏藏品体系
丰富和完善馆藏藏品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已形成特色和系列的藏品品类,如唐代墓志、石刻、唐三彩等,注重征集精品或填补空白。通过展览、出版藏品图录、数字化展示等多种方式,让社会公众对博物馆藏品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形成自身的藏品体系品牌。
(三)规范藏品库房日常管理
藏品库房管理,主要包括对库房设施设备的科学配置与使用以及对库房工作人员的合理调配与规范管理。首先,积极维护和使用好库房的设施设备,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根据各品类藏品的需要,创造符合要求的库房保管环境。同时,要根据藏品不断增加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调配库容或购置相关设施设备,确保所有藏品都得到安全、有效的保管。
其次,根据现有库房实际情况,在现行的库房管理制度基础上,及时针对政策要求、机构调整等情况变化,对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完善,争取早日探索出一套与我馆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科学、规范的藏品库房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监督和自律,确保藏品库房安全、高效运转。
(四)改善库房软硬件环境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扩大库房面积,用于存放部分对保管条件要求较低的藏品,缓解库容压力。同时,通过改进保管设备、调整设备布局等方式,积极提升藏品库房使用效率,充分、合理、高效利用库房空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藏品库房消防安防系统、恒温恒湿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确保设备良好、高效运行。形成稳定的藏品库房无线环境
监测体系,确保能够迅速、及时掌握库房环境变化,并提前制订相关应急预案。
(五)提升藏品信息化管理与展示水平
重点探索建立适合我馆实际的藏品信息化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力求充分发挥藏品信息化的功能作用,提升藏品的管理和使用效率,降低藏品的直接使用率、减少藏品消耗。完善提升“乾陵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实现藏品登录、检索、查询、统计、提取、归还等各个环节的有效信息化管理,努力将我馆的藏品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升至全国博物馆界领先水平。
(六)加强藏品征集与保管人才队伍建设
要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和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藏品征集与保管人才队伍,一方面要注重科学合理统筹人才队伍结构布局,另一方面要注意不断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科学合理统筹人才队伍结构布局,综合考虑人员的年龄结构、专业知识背景、业务水平层次等多方面因素,科学合理配置人才,力求形成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的藏品征集与保管人才队伍。在保证人员科学合理配置的基础上,还要注重通过在职进修、岗前培训、业务学习、“传帮带”、参加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人才队伍整体学历层次、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要立足长远,着重培养一批业务扎实、水平过高过硬,在业内具有高度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和领军人物,并注重复合型人才的打造,以及对藏品征集与保管一线青年人才的科学培养。
(七)推动以馆藏为基础的学术研究
要鼓励藏品征集与保管一线人员积极开展以馆藏为基础的学术研究,推动全馆业务人员努力以馆藏为基础构建乾陵学术特色。鼓励藏品征集与保管一线人员围绕馆藏不断钻研、掌握各类知识和藏品保管专业知识,并通过承担课题项目、撰写学术论著、参加学术交流与研讨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研究水平。
(八)加强馆际藏品交流与深度合作
加强馆际藏品交流与合作,既要积极拓展藏品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和范围,又要注重深化藏品交流与合作的内容,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根据我馆实际和自身优势,加强与国内各兄弟文博单位及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要不断创造条件,积极深化藏品交流与合作的内容,尝试开展藏品征集与保管人员交流互访和培训学习、重点研究项目的联合申报与研究等。
四、 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建立权责明晰、流程清楚、统筹有力的运行与管理体系。重点是:建立健全藏品库房管理制度、藏品征集管理办法;梳理藏品上展借展、观摩、使用图片等工作流程:加强监督和自律,强化一线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完善涉及藏品征集、保管以及使用各环节的沟通协调机制。
(二)经费保障
根据藏品征集与保管工作现状,科学合理配置经费结构,努力提升经费使用绩效。重点是:充分利用好文物征集和维护经费,努力提升费用使用绩效;加大藏品管理、藏品信息化、文物建档建帐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加大藏品征集与保管人才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加强经费预算与开支的科学管理,提高经费使用的预见性、合理性,不断提升经费使用绩效。
(三)人才保障
建立健全人才引进、配置、培养、激励和评价机制,形成一个人员得到合理配置、多个门类同步发展,学有所用、学有所成的良好局面。重点是:综合衡量藏品保管工作的特殊性,制订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和聘用政策;完善岗位职责,做到权责明晰,力求各司其职、人尽其才:鼓励专业人员积极参与各种业务交流与合作,积极为他们开展学术研究创造条件;建立健全人员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机制保障
建立规划实施与调整的动态机制、检查和督促机制。重点是:制订规划中各项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实施计划,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及时跟踪、监督指导规划的实施,严格督促,确保规划顺利执行:加强同全馆及合作单位的沟通与互动,关注藏品征集与保管工作的新进展和新变化,及时根据实际对规划做出相应调整。
乾陵博物馆
2017年3月1日
主管单位:乾陵管理处 主办单位:乾陵管理处 网站支持IPV6访问
电话:029-35510222、35510458 Email:tang_qianling@163.com
陕ICP备1300052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西安